污水厂化验室日检八项检测技术指南—— 精准水质监测,守护生态安全发表时间:2025-04-21 16:57 一、检测目的 污水处理厂化验室日检八项检测是确保出水水质达标、优化工艺运行的核心环节。通过对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,可及时发现水质异常、评估处理效率,为污水处理工艺调整提供科学依据,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。 二、日检八项检测项目pH 值 ◦ 意义:反映水体酸碱度,影响微生物活性及化学处理效果。 ◦ 方法:玻璃电极法(GB 6920-1986)。 ◦ 要点:样品需在2 小时内测定,避免温度、CO₂干扰。 化学需氧量(COD) ◦ 意义:衡量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,评估处理单元效率。 ◦ 方法:重铬酸钾法(HJ 828-2017)或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。 ◦ 要点:消解时间严格控制,氯离子干扰需加掩蔽剂。 五日生化需氧量(BOD₅) ◦ 意义:表征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,指导曝气池运行。 ◦ 方法:稀释接种法(HJ 505-2009)。 ◦ 要点:培养期间需避光恒温(20℃±1℃),接种液活性需验证。 氨氮(NH₃-N) ◦ 意义:监测含氮污染物去除效果,避免水体富营养化。 ◦ 方法: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(HJ 535-2009)。 ◦ 要点:预处理去除余氯,显色时间需精准控制。 总磷(TP) ◦ 意义:评估除磷工艺效率,防止藻类过度繁殖。 ◦ 方法:钼酸铵分光光度法(GB 11893-1989)。 ◦ 要点:过硫酸钾消解需彻底,显色后尽快测定。 悬浮物(SS) ◦ 意义:反映水中不溶性固体含量,影响出水感官及管道运行。 ◦ 方法:重量法(GB 11901-1989)。 ◦ 要点:滤膜恒重需严格操作,避免样品损失。 色度 ◦ 意义:直观判断水体污染程度,评估脱色工艺效果。 ◦ 方法:稀释倍数法(GB 11903-1989)。 ◦ 要点:需排除悬浮物干扰,采用澄清液测定。 粪大肠菌群 ◦ 意义:指示水体受粪便污染程度,保障消毒工艺有效性。 ◦ 方法:多管发酵法(HJ 347.2-2018)。 ◦ 要点:样品需冷藏保存,培养温度控制在44.5℃±0.2℃。 三、检测操作要点样品采集与保存: ◦ 按《污水监测技术规范》(HJ 91.1-2019)布点采样,保存条件需符合各指标要求(如冷藏、加固定剂)。 仪器校准: ◦ 每日开机前校准pH 计、分光光度计等设备,定期验证消解仪温度准确性。 试剂管理: ◦ 配制标准溶液需使用优级纯试剂,过期试剂及时更换,避免交叉污染。 质量控制: ◦ 每批次样品加测空白样、平行样及标准物质,确保检测结果精密度与准确性。 四、数据处理与应用数据记录: ◦ 建立电子台账,记录检测时间、方法、原始数据及仪器编号,确保可追溯性。 异常值处理: ◦ 发现数据异常时,立即复测并分析原因(如工艺波动、仪器故障)。 工艺指导: ◦ 结合检测结果动态调整曝气量、药剂投加量,优化处理效率。 五、注意事项安全防护: ◦ 接触强酸、强碱及有毒试剂时需佩戴防护装备,废液按危废处理。 环境要求: ◦ 实验室温湿度需满足检测条件(如BOD₅培养需控温),避免扬尘干扰。 人员培训: ◦ 定期开展检测技术培训,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标准方法。 结语污水厂日检八项检测是污水处理全流程的“眼睛”,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水环境安全。通过规范操作、严格质控与科学分析,可实现水质监测的精细化管理,助力 “双碳” 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。
上一篇实验流程自动化与精准质控
|